代写医学科研基金项目申请书
代写音乐体育艺术教学立项书
代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计划书
代写发原创职称论文毕业论文
课题开题报告科研立项申请书
代写企业项目申报立项申请书
代写科研课题结题成果报告书
代写科研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行性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代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请书代写
提高医药卫生科研课题(省级)申报的中标率
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经验分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写作攻略
·查新报告 ·结题报告
·医学论文 ·格式规范
·外科医学 ·中初教育
·经济金融 ·药学中医
·行政社会 ·农林食品
·理工基础 ·神经麻醉
·心脑血管 ·内科医学
·护理医教 ·文化文艺
·体育外语 ·机械材料
·法律军事 ·高教职教
·建筑电气 ·基础医学

名称:研友工作室
电话:0760-86388801
手机(微信):13380876598
邮箱:qsxkk@vip.163.com
地址:广东中山市学院路1号
网址: www.zsyy.com.cn
QQ:51643725
微信二维码:

业务联系
案例范本
基于“专业—产业链”协同理念的高职院校多元主体育人机制研究
添加时间: 2022/10/5 14:19:29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

2020年职业教育课题

申报书

        基于专业—产业链协同理念的高职院校多元主体育人机制研究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1.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019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新机制,这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根据2035年教育远景战略任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着力点。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有助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性选择。201911月,陕西省颁布了《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建立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共同设置新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这些文件都非常明确地强调了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战略地位,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和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的发展、产业的需求、技术的进步以及政府对高等职业院校协同育人的大力推进,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外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大体可以归为两条主要线索:一是关于学徒制的研究,二是关于合作教育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五个国家。在学徒制为主线的研究中,德国的双元制因由企业和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共同承担职业教育职责的双元组织形式,备受我国学者和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对德国的“双元制”的研究文献数量最多,研究内容最广泛、最深入,研究涉及“双元制”模式的历史沿革、模式特色、职业教育法规、课程和教学模式、师资等各个方面。不管是产学研合作、产学合作,这些概念中的主体都包括了政府、学校和企业。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时间段、基础弱,关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自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要发挥潜力,接受委托,为其他部门和单位培养学生,积极倡导部门、地方之间的联合办学”以来,校企合作逐渐成为高校改革实践中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我国学术界对校企合作的探索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以校企协同育人的现状研究、校企合作问题的原因研究、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为主。

国内有关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主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首先,以人才共育、成果共享为校企合作建设目标,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其次,以校企共建双聘为主要形式,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我国学者多是针对高校建设、校园管理、师资完善、学科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包括建构长效化开放型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扁平化动态型的内部组织体系、培养灵活化高素质型的管理服务队伍,以及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机制和校园文化等的治理策略,将产教融合与高职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进行综合研究的文献并没有。

1.2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以往的研究更多侧重于校企二元主体方面的研究,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基于“专业——产业链”视角下,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丰富校企协同育人的研究方向;可以帮助参与高职院校育人的各个主体认识合作难以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深层原因,进而指导各个主体如何整合资源,协同发展,推动合作向有利方向发展;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和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在协同过程中探索出协调统一、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协同效应。

2.1 研究目标

本项目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依据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相关理论,一方面通过对现有高职教育参与主体的协同协作模式、具体表现形式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现有各种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另一方面,以我校及其他两所高职院校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实践为案例,深入分析其运行模式,包括合作方式、协同机制、运行机理等,并对其他高职院校的具体运作提供借鉴。

2.2研究内容

本项目以校企合作、协同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就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其成功的经验。通过对我校及其他两所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现状进行调查,深入分析其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运行状况,着重探讨多元主体协同问题,发现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其实际情况,为政策、制度、文化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完善提出对策建议。

2.3研究假设及创新之处

(1)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参与主体涉及众多,涵盖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等各个方面。如何正确把握各个主体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协同各方主体,发挥各方优势实现协同效应将是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2)目前我国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研究更多的停留在单一的二元主体,对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共同育人的研究比较少,而且多数学者只关注如何建构校企合作模式,对影响该模式的合作机制并没有进行深入挖掘。本项目注重用实证对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使得本项目结论在更具说服力和科学性的同时为现有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探索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3.1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界定专业-产业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核心概念的定义与内涵,分析国内外关于高职院校在协同育人的理论研究和校企合作教育实践等方面相关的研究现状,确定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分析产教融合视角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二部分:通过广泛的调研活动,调研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质量,并明确当前市场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参考借鉴相关专家学者关于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议或意见,更加科学地指导本项目调研活动,指出当前高职院校、政府、企业、高职学生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第三部分:基于“专业—产业链”视角,对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其主要的合作模式、培养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我校及其他两所高职院校为例深入分析其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的运行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根据其实际情况,针对产教融合视阈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方向,尝试提出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完善的建议,尝试指导各相关主体整合资源,促进高职院校形成和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有关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相关文献,梳理与归纳当前背景下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尽可能全面的将与本项目方向相符的内容系统整合,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几所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研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质量等,掌握目前当前高职院校、政府、企业、高职学生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后续分析提供实证支撑。

3)访谈法:选择我校及其它两所高职院校、地方政府机构和企业进行访谈,获得研究所需的一手资料,为研究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形成的背景、主体合作的动机、机制运行的具体过程佐证。

3.3实施步骤

本项目起止时间为20205月至202011月,具体安排为:

120205月至20206月项目启动阶段。本阶段主要是查阅文献,基于“产业—专业链”的背景下,对校企合作、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现状的同时积累大量研究素材。

220206月至20208月项目实施阶段。对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我校及其他几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协同育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

320208月至202010月项目应用阶段。以我校及其他两所高职院校为例,深入分析其产学合作模式,并根据其实际情况,针对产教融合视阈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方向,尝试提出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完善的建议,尝试指导各相关主体整合资源,促进高职院校形成和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202010月至202011月项目总结阶段。分析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及需改进问题,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效,提交验收申请,进行项目的结题验收。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第三方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1.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第三方评价

项目组主要成员是近三年来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是:《“一带一路”倡议与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的创新》、《浅析高职会计电算化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精准化人才培养视角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其中酒店管理专业“四融四共三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了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课题负责人已申请参与立项的科研项目,分别是《精准化人才培养视角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陕西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研究》这些课题已经完成预期任务并顺利经过验收,《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研究》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酒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等课题正在研究。

项目组成员近年来一直在做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课程体系建构,并一直跟踪相关问题,同时将理论研究应用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实践管理等方面。除了进行理论研究外,项目组成员还与多家行业企业进行合作,针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已提出解决方案。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文献,并与有关研究人员建立了紧密联系。

2.主要参考文献

1】李献华.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探究.职业[J].2020(13):32-33.

2】肖柳梅.新经济形势下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对策研究.现代营销[J].2020(04):225-226.

3】刘鹰.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思考.教育教学论坛[J].2020(18):351-353.

4】刘秀玲.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研究.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J].2020(01):116-118.

5】李玉亭.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如何做好校企协同育人.文教资料[J].2020(08):130-132.

6】李玮炜,贺定修.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的基础、需求与路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19(30):5-9.

7】罗春婵,唐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及实践[J].2019(21):128-129.

8】赵静,孙冬云.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探究.计算机产品与流通[J].2019(11):212.

9】徐畅.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教育与职业[J].2018(19):25-32.

10张晨.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N.中国教育报,2018-12-20.

3.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项目组成员的知识结构(教学管理、交通运营管理、交通运输规划、轨道交通、酒店管理等)较合理,主要研究人员以多年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和企业专家为主,兼顾企业行业专家、教学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均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年龄最大40岁,最小25岁,分布为阶梯结构并趋于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均具有一线教学管理、企业工作经验等经历,经验丰富,日常教学中有改革意识。这些都为完成本项目的进行和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证。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有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课题组成员所在部门与多家企业有较好的合作基础;

2)学校是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陕西省优秀示范性高职院校,同时也是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校内有专门负责产学合作部门和多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较强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经验,校外有实践基地,为研究提供素材和支持;

3)学校科研部门有相关的政策,可保证科研时间和经费支持;

4)本项目在立项之前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在校企合作、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方面已经积极开展了一些前期工作,制定严格的研究制度,合理分工,保障课题的顺利进行。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20.06-2020.08

《基于“专业—产业链”协同理念的高职院校多元主体育人机制研究》论文1篇

论文

陈思茹

2

2020.08-2020.11

《基于“专业—产业链”协同理念的高职院校多元主体育人机制研究》研究报告1份

研究报告

贺郁萱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限报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20.06-2020.08

《基于“专业—产业链”协同理念的高职院校多元主体育人机制研究》论文1篇

论文

陈思茹

2

2020.08-2020.11

《基于“专业—产业链”协同理念的高职院校多元主体育人机制研究》研究报告1份

研究报告

贺郁萱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本课题负责人工作认真负责,多年来一直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积极投身到教研教改中,有较强的组织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好的教育教学研究实践与基础,具有相应的研究能力,近三年来围绕相关课题发表论文多篇。本课题论证规范,研究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同意推荐贺郁萱同志申报此课题。

第一推荐人姓名 张英       专业职务  教授        研究专长   酒店管理     

工作单位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本课题负责人工作认真负责,多年来一直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能够积极探索、深入研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实施能力和相应的研究能力,近三年来围绕相关课题发表论文多篇。本课题内容切合实际,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课题论证充分,实施步骤详实可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同意推荐贺郁萱同志申报此课题。

第二推荐人姓名  张彩利        专业职务    教授           研究专长   物流管理    

工作单位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八、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课题申报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同意将课题研究成果收录进《陕西省职业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保证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本单位全了解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课题申报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同意将课题研究成果收录进《陕西省职业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保证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九、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章

      

十、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审批意见

                                                

      章

                                        

负责人签章:

               

      


登记号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 基于“专业—产业链”协同理念的

高职院校多元主体育人机制研究  

注意事项:本活页中一律不得出现申报人、主要参与者及有关单位等有效信息,否则按放弃申报处理。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1.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019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新机制,这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根据2035年教育远景战略任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着力点。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有助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性选择。201911月,陕西省颁布了《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建立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共同设置新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这些文件都非常明确地强调了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战略地位,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和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的发展、产业的需求、技术的进步以及政府对高等职业院校协同育人的大力推进,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外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大体可以归为两条主要线索:一是关于学徒制的研究,二是关于合作教育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五个国家。在学徒制为主线的研究中,德国的双元制因由企业和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共同承担职业教育职责的双元组织形式,备受我国学者和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对德国的“双元制”的研究文献数量最多,研究内容最广泛、最深入,研究涉及“双元制”模式的历史沿革、模式特色、职业教育法规、课程和教学模式、师资等各个方面。不管是产学研合作、产学合作,这些概念中的主体都包括了政府、学校和企业。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时间段、基础弱,关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自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要发挥潜力,接受委托,为其他部门和单位培养学生,积极倡导部门、地方之间的联合办学”以来,校企合作逐渐成为高校改革实践中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我国学术界对校企合作的探索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以校企协同育人的现状研究、校企合作问题的原因研究、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为主。

国内有关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主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首先,以人才共育、成果共享为校企合作建设目标,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其次,以校企共建双聘为主要形式,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我国学者多是针对高校建设、校园管理、师资完善、学科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包括建构长效化开放型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扁平化动态型的内部组织体系、培养灵活化高素质型的管理服务队伍,以及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机制和校园文化等的治理策略,将产教融合与高职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进行综合研究的文献并没有。

1.2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以往的研究更多侧重于校企二元主体方面的研究,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基于“专业——产业链”视角下,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丰富校企协同育人的研究方向;可以帮助参与高职院校育人的各个主体认识合作难以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深层原因,进而指导各个主体如何整合资源,协同发展,推动合作向有利方向发展;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和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在协同过程中探索出协调统一、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协同效应。

2.1 研究目标

本项目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依据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相关理论,一方面通过对现有高职教育参与主体的协同协作模式、具体表现形式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现有各种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另一方面,以我校及其他两所高职院校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实践为案例,深入分析其运行模式,包括合作方式、协同机制、运行机理等,并对其他高职院校的具体运作提供借鉴。

2.2研究内容

本项目以校企合作、协同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就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其成功的经验。通过对我校及其他两所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现状进行调查,深入分析其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运行状况,着重探讨多元主体协同问题,发现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其实际情况,为政策、制度、文化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完善提出对策建议。

2.3研究假设及创新之处

1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参与主体涉及众多,涵盖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等各个方面。如何正确把握各个主体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协同各方主体,发挥各方优势实现协同效应将是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2)目前我国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研究更多的停留在单一的二元主体,对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共同育人的研究比较少,而且多数学者只关注如何建构校企合作模式,对影响该模式的合作机制并没有进行深入挖掘。本项目注重用实证对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使得本项目结论在更具说服力和科学性的同时为现有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探索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3.1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界定专业-产业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核心概念的定义与内涵,分析国内外关于高职院校在协同育人的理论研究和校企合作教育实践等方面相关的研究现状,确定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分析产教融合视角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二部分:通过广泛的调研活动,调研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质量,并明确当前市场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参考借鉴相关专家学者关于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议或意见,更加科学地指导本项目调研活动,指出当前高职院校、政府、企业、高职学生等方面所遭遇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第三部分:基于产教融合视角,对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其主要的合作模式、培养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我校及其他两所高职院校为例深入分析其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的运行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根据其实际情况,针对产教融合视阈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方向,尝试提出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完善的建议,尝试指导各相关主体整合资源,促进高职院校形成和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有关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相关文献,梳理与归纳当前背景下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尽可能全面的将与本项目方向相符的内容系统整合,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几所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研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质量等,掌握目前当前高职院校、政府、企业、高职学生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后续分析提供实证支撑。

3)访谈法:选择我校及其它两所高职院校、地方政府机构和企业进行访谈,获得研究所需的一手资料,为研究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形成的背景、主体合作的动机、机制运行的具体过程佐证。

3.3实施步骤

本项目起止时间为20205月至202011月,具体安排为:

120205月至20206月项目启动阶段。本阶段主要是查阅文献,基于“产业—专业链”的背景下,对校企合作、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现状的同时积累大量研究素材。

220206月至20208月项目实施阶段。对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我校及其他几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协同育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

320208月至202010月项目应用阶段。以我校及其他两所高职院校为例,深入分析其产学合作模式,并根据其实际情况,针对产教融合视阈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方向,尝试提出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完善的建议,尝试指导各相关主体整合资源。

4202010月至202011月项目总结阶段。分析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及需改进问题,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效,提交验收申请,进行项目的结题验收。

关于研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2007-2009 智尚代写联盟-中山研友 电话:0760-86388801 QQ:741287446
地址:广东中山市学院路1号 邮编:528402 皖ICP备06008952号-11
  •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
  • 立项可行性
  • 医学论文投稿邮箱
  • 医学学报医科大学
  • 滋润烧伤膏抑菌性的相关研究
  • 诊疗规范化研究临床观察表
  • 研究生导师通讯录电话
  • 全国政府采购办公室电话负责人通讯录
  • 政府企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地址通讯录
  • 四川省政府采购部门通讯录
  • 医学期刊电子版
  • 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协议书
  • 有效教学实施计划
  • 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立项协议书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管理办法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形式审查要
  • 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咨询报告研友出
  • 中成药农药残留检测研究现状
  • 右旋糖酐铁与乳铁蛋白、维生素联合治疗
  • 肾内科科研项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