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思路
“1+1+N”学生思政品牌的构建思路
(一)创建“1”个学生党建品牌,突出示范引领
(二)凝练“1”个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坚持立德树人
(三)打造“N”个亮点和项目,实现同频共振
研究方法
(一)创建“1”个学生党建品牌,突出示范引领
学生基层党支部通过创建一个党建品牌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强化党建引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优化组织设置,做到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统一,加快实施制度攻坚、平台攻坚、评价攻坚、精品攻坚,进一步整合力量、精心研磨、久久为功,促进项目化落实、品牌化推进。
(二)凝练“1”个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坚持立德树人
根据高职学校学生学情特定,以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有梦想,有爱心,有匠心,具有较高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较强的行动力和实干精神,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能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并具有跨界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此,凝练“1”个思想政治工作特色,为“三心三行”。三心:初心、臻心、匠心;三行:明辨尚行、纳言敏行、笃学笃行。开展“三心三行”培育工程,涵育“专注于心,专业于行”的学生气质。
具体释义如下:
1.三心——在精神层面追求真善美和对职业的精益求精
初心:有梦想、有追求,不忘初心
臻心:有爱心,有恒心,真诚细致
匠心:专注力,创造力,精益求精
内涵诠释:守初心,秉臻心,铸匠心。梦想和追求,是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本色;爱心,是学校精神的灵魂,以爱持之以恒,真诚细致。
2.三行——在实践层面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尚行:脚踏实地、身体力行
敏行:技能精湛、机敏干练
笃行:坚持不懈、知行和一
内涵诠释: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具有较强的行动力;重视技能,业务精湛,办事作风要做到迅速、灵活、干练;重视实践,一心一意,运用知识服务社会发展、服务人类进步,朝着理想和目标不懈努力。
(三)打造“N”个亮点和项目,实现同频共振
通过协同融合、点面联动、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党团组织“最小细胞”作用,激活学生思政品牌“神经末梢”,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在实践中围绕党建品牌和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催发一批亮点和项目,支撑品牌、特色建设,放大倍增效应。
技术路线

图:“1+1+N”学生思政品牌思维导图
实施步骤
)具体实施步骤
1.创建阶段(2011.4----2011.9)
(1)成立领导小组及各种职能小组,制定《大庆二十五中学“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实验方案》。
(2)通过会议、发放材料等进行广泛宣传,完成教师观念转变。
(3)开展教师培训,为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遵循的原则、方法制定奠定基础。
(4)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扩大教师视野。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加以融合、内化和吸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5) 信息技术培训、白板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尝试阶段(2011.9----2012.9)
(1)尝试先制定初一语文、数学和英语课堂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遵循的原则、方法,选年级进行实践。(2011.9---2012.3)
(2).领导小组成员、骨干教师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及时指出不足,加以不断完善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遵循的原则、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3).经过阶段性实践,推广到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制定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遵循的原则、方法.(2012.3---2012.9)
3.实施阶段(2012.9---2013.9)
(1)通过“展示课”,起引领作用。
(2)开经验交流会,过关教师总结经验,以起到指导作用。
(3)通过“过关课”检查各学科教师落实情况,领导、学科组长负责评课,指出缺点、不足,帮助教师成长。
(4)“过关课”的“展示课”进一步明确“问题设计和精心总结”的原则、方法。
4.总结阶段(2013.9----2014.3)
(1)把实践年级学生的“导学案”选出订成册。
(2)探索出习题课等课堂模式.
(3)总结经验,形成文字材料,整理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案例。
实验总体采取分组对照设计,保持实验班与对 比班的各方面的均衡性。严谨实验。重视材料的收集和保存。 实验时间为三年: 2011 年 10 月 — 2014 年 10 月。 1 、实验准备阶段 2011 年 10 月 — 2012 年 1 月。确定研究人员、实验对象及培训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课题论证,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假说中的训练方案。控制实验中的相关条件。完成实验的前测工作。(有的研究项目需要,有的则只对实验前的相关情况有所评估和掌握。) 2 、实验运行阶段: 2012 年 3 月 — 2014 年 7 月。运行阶段分四个学期进行:第一学期通过实验训练方法的实施,初步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第二学期通过训练形成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具有一定的自己学习的能力。第三学期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第四学期进行成果巩固、整理、归纳总结,形成理性材料。各学期每位教师上交一份实验报告或总结材料,以说明实验的进展情况、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实验成果等等。申请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对实验运行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检查和指导,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和调整。不断地充实课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时吸收外界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实验方案,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 3 、实验的总结阶段: 2014 年 8 月 —— 2014 年 10 月 . 撰写、提交实验报告。对各种实验成果申请专家鉴定、评估、验收。
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预计为2年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2020年6月——2020年9月)
1、成立项目组,学习相关理论,收集文献资料。
2、拟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任务与分工。
3、建立项目研究的制度和保障系统。
4、进行立项论证。
项目实施阶段:(2020年10月——2021年9月)
1、设计关于家庭劳动教育现状需求的家长前测问卷,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现状需求的调查研究。
2、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撰写项目研究方案,制定“家庭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框架,构建评价方式。
3、根据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家庭劳动教育”资源的挖掘与统整实施,构建“家庭劳动教育”的家校协作共同体,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系列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4、形成初步成果。项目组及时总结所取得的经验,撰写案例。
(三)分析整改阶段:(2021年10月——2022年2月)
1、进行中期评估。召开项目中期论证会,请专家对课题前期研究阶段的情况进行评估,提出下一研究阶段研究建议,完善家校共育模式。
2、设计关于家庭劳动教育现状的家长后测问卷。
(四)成果总结阶段:(2022年3月——2022年6月)
1、收集、整理项目相关案例、论文,编辑成果集。
2、撰写项目结题报告,总结、发布研究成果。
3、开展区域展示活动,迎接项目结题评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