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应用
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与中医药综合干预模式研究
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开展情况(关键技术、质量、疗效、费用等)及在院内开展意义
关键技术、质量、疗效、费用等及在院内开展意义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比1991年增加31%,按现有人口估算,全国高血压现患人数多达2亿,居世界之首,并有增长的趋势。如何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成了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中医健康教育由于通俗易懂而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我们体会,在社区中开展高质量的中医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通过健康教育活动,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使血压平稳达标,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延长寿命,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积极开展社区中医健康教育对防治高血压病、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十分经济的措施。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疾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肾病的危险因素。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1~3]。高血压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头晕、心悸和耳鸣等,若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出现脑中风、肾功能衰竭等高血压并发症[4]。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临床症状的血管综合征,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患者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同时患者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我国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的特点,即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知识知晓率低。社区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场所,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部门。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整体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控制率,降低病死率。社区防治高血压在我国逐步推行,社区干预对高血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8]。目前我国高血压社区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合作管理、非药物治疗等。社区管理为高血压防治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开展高血压防治措施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高血压也被成为"生活方式病",针对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控制高血压发生及发展[9]。中医中药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具有经济、方便、易行、高效等特点[10]。社区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指导,定期进行随访,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并提高患者重视度。通过非药物治疗可以控制轻度高血压,辅助治疗中重度高血压,通过非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血压同情志密切相关,患者情绪控制不佳可导致血压波动。社区医师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高血压患者应掌握血压自测方法,提高高血压防控意识,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科学运动,合理饮食,控制体重,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12个月实验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生理机能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社区中医中药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依从性,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延长患者寿命,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管理。同时中医中药应用于社区高血压预防可提高患者的防控意识和治疗主动性,这对高血压防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我们北苑社区从2006年开始,开展了社区高血压的中医健康教育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
[2]雷燕呜.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3):171—172.
[3] 孙高峰,阿丽娅,买买提热依木.我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509—5l1.
[4] 程二程二辉,段丽娜,毛大红.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11):128-128.
[5]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www.adm999.com/0911/20269
[1] 王春香,张琦,王文女.责任医生团队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4):603-605.
[2]李惠娟.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初探[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6):332-335.
[3]何民,张宜锦,肖桂红,等.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社区干预治疗2年[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2,2(2):72-75.
[4]钱岳晟,张怡,张瑾,等.上海市普陀区高血压社区规范管理的模式和效果探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1):26-30.
[5]尤川梅,熊先军,吴月华,等.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8):513-517.
[6]钟丽霞,陈志刚,张家驹,等.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四位一体"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医药,2012,33(10):41-44.
[7]张建中,王佑华,卢永屹,等.上海枫林社区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效果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7):1383-1385.
[8]程旻,李新建,王玉恒,等.上海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A):394-397.
[9]刘登,王志泉,曹海涛,等.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1751-1753.
[10]陈凌,钱岳晟,朱鼎良,等.上海莘庄社区2007-2011年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101-104.
为研究适合于社区应用的高血压中医干预技术,我们专家团队以辨证施膳、辨证施功、辨证施治社区干预原则为基础,研究制定了包括中医饮食指导、养生功法锻炼,穴位保健按压的高血压社区中医干预技术,在社区开展队列研究,
临床应用意义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疾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肾病的危险因素。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1~3]。高血压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头晕、心悸和耳鸣等,若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出现脑中风、肾功能衰竭等高血压并发症[4]。本文通过对在我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13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讨论中医中药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临床意义,现分析报告如下。
社区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指导,定期进行随访,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患者应掌握血压自测方法,提高高血压防控意识,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科学运动,合理饮食,控制体重,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疾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肾病的危险因素。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高血压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头晕、心悸和耳鸣等,若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出现脑中风、肾功能衰竭等高血压并发症。本文通过对在我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13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讨论中医中药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临床意义,现分析报告如下。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血压社区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合作管理、非药物治疗等。社区管理为高血压防治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开展高血压防治措施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高血压也被成为"生活方式病",针对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控制高血压发生及发展。中医中药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具有经
适应症
年龄较轻或轻度高血压病人,而且对运动无过分血压反应者可参与非药物治疗的运动。对年龄较大、血压较高、无运动禁忌症的高血压病人,应进行包括降压药和运动治疗的综合康复疗法,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和维持在18.67/12kPa以下。
禁忌症
安静状态:
(1)安静时血压没有控制(>24/14.67kPa或>26.67/13.33kPa)。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上述标准,均不宜参加。
(2)有靶器官损害,特别是视网膜、肾脏改变,或左心室显著肥厚。
运动状态及其恢复期:
(1)血压>30/13.33kPa,或>29.33/14.67kPa。
(2)运动引起心绞痛或脑缺血。
(3)出现降压药的副作用,如低血压,心动过缓,肌肉无力和痉挛,支气管哮喘等。
新技术新项目的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
基础干预的内容
清淡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少吃含脂肪高的食物;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
2.2.2中医干预
在基础干预上增加辨证施膳饮食指导,辨证施功(七段降压功),辨证施治(穴位按压)
2.2.2.1辨证施膳
提供多样化便于选择的有益于降低血压的食物清单;按肝阳上亢及心肝两虚进行辨证施膳,提供符合中医理论的食物分类清单。要求做到每周5-6餐符合选择要求。
2.2.2.2辨证施功
发放七段降压功法的详解资料及示范光盘,教授本课题组研究的通调降压功,直至熟练掌握,社区医师每个月定期组织中医组患者集中练习。七段通调降压功分为通调任冲、白鹤亮翅、河柱江翻(又名腹背运动)、犀牛望月、旋通带脉、风摆荷花和顶天立地,一共七节,每节可做6、9、巧次,一天可做1~3次,以舒服为度。
2.2.2.3辨证施治
指导进行穴位自我保健按压,辨证取穴如下:(1)肝阳上亢证的主穴为太冲、合谷,辅穴为曲池、太溪、内关,性别配穴男配涌泉、女配三阴交;(2)心肝两虚(冲任失调)证主穴为太溪、内关,辅穴为太冲、合谷、曲池,性别配穴同前。每天按压3-4个穴位,每穴持续按压2-5分钟。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及基础护理:①饮食: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饮食清淡,食用易消化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降低钠盐的摄入量,摄入盐量每增加1g/d,血压平均增加2mmHg,少食用含高脂肪的食物,戒烟限酒;②运动:适当运动可有效调节血压,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开始时运动量要小,锻炼时间不宜过长,结合自身体力适当增加运动量,患者应选择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登山、太极拳、健身操等,运动时应配合呼吸运动;③心理干预:任何焦虑、愤怒、紧张情绪均可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缓解心理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可有效预防中风等并发症发生。通过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中药干预,主要包括[5,6]:
①辨证施膳:通过发放手册和定期讲座的形式,对患者进行中医饮食指导,食用瓜果、坚果等食物,荷叶粥、萝卜粥可有效降低血压,便秘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和高水分食物的摄入。根据患者的具体的情况分为肝阳上亢型和心肝两虚型,分别列出不同分型的改善症状药物,对不同症型患者给予饮食指导。
②辩证施功:向患者教授七段同调降压功,并发放示范光盘,便于患者日常练习,社区定期组织指导练习。
③辩证施治:向患者讲解穴位保健法的干预措施,肝阳上亢患者主穴为太冲和合谷,辅穴为曲池、内关和太溪;肝肾两虚患者主穴为内关和太溪,辅穴为曲池、太冲和合谷。
每次选1个主穴和2个辅穴,交替按压;④中药治疗:肝阳上亢患者应采取天麻、金银花、菊花代茶饮,同时服用绿豆粥,肝肾两虚患者选用黄芪、当归同鸡同煮,山楂、薏苡仁熬粥服用。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及基础护理:
淤饮食: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饮食清淡,食用易消化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降低钠盐的摄入量,摄入盐量每增加1g/d,血压平均增加2mmHg,少食用含高脂肪的食物,戒烟限酒;
于运动:适当运动可有效调节血压,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开始时运动量要小,锻炼时间不宜过长,结合自身体力适当增加运动量,患者应选择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登山、太极拳、健身操等,运动时应配合呼吸运动;
盂心理干预:任何焦虑、愤怒、紧张情绪均可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缓解心理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可有效预防中风等并发症发生。通过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中药干预,主要包括[5,6]:
淤辨证施膳:通过发放手册和定期讲座的形式,对患者进行中医饮食指导,食用瓜果、坚果等食物,荷叶粥、萝卜粥可有效降低血压,便秘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和高水分食物的摄入。根据患者的具体的情况分为肝阳上亢型和心肝两虚型,分别列出不同分型的改善症状药物,对不同症型患者给予饮食指导。
于辩证施功:向患者教授七段同调降压功,并发放示范光盘,便于患者日常练习,社区定期组织指导练习。
盂辩证施治:向患者讲解穴位保健法的干预措施,肝阳上亢患者主穴为太冲和合谷,辅穴为曲池、内关和太溪;肝肾两虚患者主穴为内关和太溪,辅穴为曲池、太冲和合谷。每次选1个主穴和2个辅穴,交替按压;榆中药治疗:肝阳上亢患者应采取天麻、金银花、菊花代茶饮,同时服用绿豆粥,肝肾两虚患者选用黄芪、当归同鸡同煮,山楂、薏苡仁熬粥服用。
新技术新项目可行性安全性及风险性
在进行高血压的运动治疗时,首先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临界性高血压、Ⅰ~Ⅱ期高血压和部分病情稳定的 Ⅲ期高血压适应用运动疗法。任何临床病情不稳定者均属于禁忌症,包括急进性高血压、重症高血压或高血压危象、病情不稳定的 Ⅲ期高血压和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者。
其次,控制好运动量,运动强度须因人而异。从小运动量开始,随机体功能状态的改善而逐渐增加,然后维持适宜的运动量并经常进行运动。运动强度常用运动时心率的快慢来衡量,一般采用最高心率(220-年龄)的50%~70%作为运动时的适宜心率,停止活动后心率应在3~5分钟内恢复正常,50岁以上者活动时的心率一般不得超过120次/分。由于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其年龄、症状、病情不尽相同,因此选择运动疗法的种类也各不一样。每个进行运动疗法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在运动前最好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医生指导下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度等。高血压的运动疗法多采用步行、慢跑、骑车、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
需要强调的是,运动疗法降压效应的产生需要至少1周的时间,达到较显著效应需要4~6周,所以运动要持之以恒,如果停止运动,疗法产生的效应可能在2周内完全消失。不要轻易撤除药物治疗,在很多情况下,运动疗法只是高血压治疗的辅助手段,特别是Ⅱ期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则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治疗。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疾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肾病的危险因素。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1~3]。高血压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头晕、心悸和耳鸣等,若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出现脑中风、肾功能衰竭等高血压并发症[4]。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临床症状的血管综合征,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患者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同时患者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我国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的特点,即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知识知晓率低。社区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场所,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部门。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整体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控制率,降低病死率。社区防治高血压在我国逐步推行,社区干预对高血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8]。目前我国高血压社区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合作管理、非药物治疗等。社区管理为高血压防治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开展高血压防治措施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高血压也被成为"生活方式病",针对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控制高血压发生及发展[9]。中医中药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具有经济、方便、易行、高效等特点[10]。社区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指导,定期进行随访,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并提高患者重视度。通过非药物治疗可以控制轻度高血压,辅助治疗中重度高血压,通过非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血压同情志密切相关,患者情绪控制不佳可导致血压波动。社区医师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高血压患者应掌握血压自测方法,提高高血压防控意识,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科学运动,合理饮食,控制体重,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12个月实验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生理机能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综上所述,社区中医中药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依从性,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延长患者寿命,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管理。同时中医中药应用于社区高血压预防可提高患者的防控意识和治疗主动性,这对高血压防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可能出现风险的应对措施
可能岀现的风险
因患者对中医药干预相关常识缺乏了解,对中医药干预不够重视,以致于在干预前未能严格按照规定饮食,导致血压检测结果失真,易引起误诊。此外,高血压患者在体检当日晨起未按照有关规定服用药物,导致血压、血糖等水平升高。
有的患者缺乏陪同人员,有些年龄较大、行动不便者易出现摔倒等事件。有些患者对中医药干预流程、护理存在不满意,一旦干预服务出现不到位的情况就会产生不满,特别是相对高端客户期望得到更多关注、照顾,但导诊护士需要服务更多患者,而无法及时满足其要求,再加上导诊工作较为繁杂,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医药综合干预的服务体验。
应对措施
健康管理中心应在相对醒目位置设中医药综合干预相关知识的宣传栏,定期更新有关中综合医药干预常识、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让患者认识中医药综合干预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中医药干预。同时,在干预服务区域配置电视机播放中医药干预相关的宣传片,并放置一些相关书籍。此外,干预流程完成后可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提示临床干预服务注意事项。